典型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型案例 > 正文
铸魂育人,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日期:2021-03-25 发布人: 浏览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省高校工委《关于贯彻落实<高校思政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意见》(吉高校发[2018]2号)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坚持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转变,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充分落实学院全员、全课程育人的思政格局

我院积极探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发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做法总结如下:

一、课程思政改革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协作,引导广大教师切实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课程思政改革建设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按照价值引领、能力本位、知识教育的总体要求,本着一体多翼的原则,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进一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课程思政改革建设原则

课程思政不是体系化、系统化地进行德育教育活动,而是结合各门课程内容,寻找德育元素,进行非体系化、系统化的教育。在此,应坚持如下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2.创新思维原则

3.突出重点原则

4.注重实效原则

四、课程思政改革总体思路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不仅应遵循一般社会科学研究的原则,而且也应适合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原则。根据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特制定如下总体思路:

1.灌输与渗透相结合。

灌输应注重启发,是能动的认知、认同、内化,而非被动的注入、移植、楔入,更非填鸭式的宣传教育。渗透应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向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和网络环境等方向渗透。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就是坚持春风化雨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选择,从被动、自发的学习转向主动、自觉的学习,主动将之付诸实践。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不是从抽象的理论概念中逻辑地推论出来的,而是应从社会实际中寻找,从各学科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度中去寻找,不是从理论逻辑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社会实践出发来解释理论的形成,依据实际来修正理论逻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3.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是未来的历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从纵向历史与横向现实的维度出发,通过认识世界与中国发展的大势比较、中国特色与国际的比较、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的比较,使思政教育元素既源于历史又基于现实,既传承历史血脉又体现与时俱进。

4.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应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二者不是一种具体、单个方法的名称,而是一种类型的方法称谓。其中,前者指的是教师组织实施的,直接对学生进行公开的道德教育的正规工作方式的总和。后者指的是引导学生在教育性环境中,直接体现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及过程。在此,通过隐性渗透、寓道德教育于各门专业课程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5.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融洽。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共性、统一性,个体的独特体验则是事物的个性、差异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必须遵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也应遵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正面说服教育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念和道德评价能力的一种教育方法。课程思政教育和教学,必须坚持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主,积极疏导,启发教育,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引导学生品德向正确、健康方向发展。

加强学习创新、提升思想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此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发展既是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积极探索。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将立德树人深植于课堂,课程思政的价值与深层意义不言而喻,并逐步成为职校响应政策要求的工作热词。但目前仍有不少院校,受制于原有的工作路径,使得课程思政变为思政课程。那么专业课教师如何实现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上融合哪些内容才算是课程思政,成为教师难题。我校为解决职校专业课教师面对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环节的种种问题,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理念的提升,组织来自11个教学单位共355名教师参加了中培教育的系列线上课程之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方案设计暨案例剖析实战课程

六、示范引领

20186月,学校组织课程思政改革项目申报,共有《采购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服务心理学》、《工程机械电气构造与检修》、《公路设计技术》、《机械识图》、《客源国概况》、《民航法律法规》、《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行业政策与法律法规》、《桥梁工程技术》、《无人机模拟仿真飞行基础》、《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课程》、《应用写作》、《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导论》、《准职业人导向训练》等17门课程提交了改革方案。经过课程审核专家组审阅材料、集中打分,最终一致同意所有思政课程通过验收,批准成为学校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20198月,经过学校材料申报、省内专家考核,我校道桥工程学院《桥梁工程技术》这门课程通过了省级验收。

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根据双驱动三贯通四结合十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创新思政课程教学方法,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实现三全育人要求。

六、统筹规划,全面铺开

结合学校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意见,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学校2019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这种课程模式,体现一种连续性系统性的课程观,它不拘泥于各科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融汇于各科的教学当中,使得各门课程都能参与到学校育人的过程当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育人体系。课程思政的稳步推进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增强公共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专业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要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2.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七、成效

课程思政改革的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思政内容与专业学科知识有机统一,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达到课程育人的目标。要处理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关系,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教学方法,在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中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1.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科内容更具深度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教育的根本立足点在于育人。当前,思政课程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但是仅仅依靠思政课程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汇于各科专业知识的教学当中,将育人目标贯穿于课程教育的全过程,恰到好处的将学科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丰富学科教育的内容,而且也让学科内容变得更加有深度,让学科教学最终回归到育人的本真目的,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稳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以形成大思政育人体系的一个重要方向。

2.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氛围更有温度

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往往只关注本学科所涉及专业知识的传授,在教学方法上容易呈现出单一化的倾向,忽视课程本身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而且要牢记课程育人的根本任务,在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运用合适的方法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联系起来,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当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渊博学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行为体验与情感体验当中产生共鸣,让知识的传授更有温度。

3.提升教学效果,让思政教育更有力度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积极探索,突破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单一育人的困境,努力营造一种全方位育人的课程体系。将课程思政这种课程观融入传统的课程模式当中,通过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在统筹规划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通过课程教学当中系统性连续性地渗透思政内容,拓宽思政教育传播渠道,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中让思政教育更有力度。


、总结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不能就思政思政,而应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着力将教书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落实所有教师育人职责。